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不僅成為貫穿中國封建社會始終的正統思想,而且越來越為世界上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所接受,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平衡與和諧的觀念也越來越成為人類社會的主流意思。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孔子的哲學思想,對21世紀甚至更加遙遠的未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將產生深刻而巨大的影響。而且,這個影響也將是多領域、多層面的。孔子作為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哲學家,雖然他自稱“述而不作”,而實際上他在諸子百家爭鳴前夕,開創性的建立了一個包括天道觀、人道觀、認識觀、方法論等方面的哲學思想體系。
作揖孔子青銅像
孔子的哲學思想核心是中庸,毛澤東曾說:“中庸觀念是孔子的一大發現,一大成績......”雖然早在孔子以前,中國人就懂得從整體著眼去看待世界,用聯系的觀點對待事物,把萬物都置于一個整體結構中去把握,努力使之處于不偏不倚的“正中”狀態,而中庸作為一種哲學觀念提出來最早見于《論語》。也就是說,中庸作為一種方法論原則和思維方式確立下來,始于孔子。中庸體現了孔子看待萬物、思考問題以及實踐操作的基本原則,即著眼大局,從整體出發對事物的存在進行定位;通過不斷調整,使之與整體環境相適應,從而促進整體的平衡與和諧,進而做到“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君子”是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在他看來,能夠做到真正的“中”,善于調整自己的思想、行動,以尋求整體和諧,才稱得上君子。這種貴和尚中的思想指導著他的思維,使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取得了有著兩千多年的鮮活生命力的偉大建樹。孔子善于了解學生的各種差異,根據各人的特點因人而異,采用各種靈活的方法,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教益,獲得發展;啟發式教學,也是孔子的一大發明,同樣,這種教學方式也仍然被現代人奉為至寶。至于“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溫故而新”等修養之道、求學之法至今仍時使對我們起著點化和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