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論語》中提到孝、悌、讓、恭、靖、寬、恕、忠都屬于禮的范疇。孔子尚禮,說到孔子的“禮”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克己復禮”,他推崇周禮,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而束縛人們的思想行為。確實孔子主張踐行周麗,有其局限性,但是孔子禮的思想包含很多方面,其中的某些思想還是很有現實參考價值的。譬如孔子說禮是用來達到和諧的,是協調人際關系用的。我們合宜運用禮儀禮節,在處理人際關系是很重要的。孔子待人處事之禮中最能感同身受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騎牛孔子銅雕小品
這句話可以從多種角度理解:首先是最不好的一種情況,自己不喜歡強加給自己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譬如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就不要理所當然的要求人來做,只挑自己喜歡的不管他人感受。其次,對自己來說沒有價值的東西的贈與別人的時候也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即使別人真的是需求者,也不能真的把自己看成是給予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好像在施舍他人似的,而要詢問他人是否需要。這句話對現代的人們來說非常具有警惕作用。我們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在父母長輩的溺愛中長大的,周圍所有的人都讓著、寵著,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我們習慣以自己為中心,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懂得換位思考,也不懂得體諒他人,只要自己所需要的,從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所以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了自私的代名詞。雖然用“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來概括所有的80后、90后,有點一棒子打死所有人的感覺,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有些人確實不懂得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或許子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來告誡自己,我們會變得可愛的很多。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是一種魅力,由此才能夠得到他人的投桃報李的待遇吧。
孔子銅雕
物質文化再怎么進步,科技再怎么發達,我們不能丟到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更應該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凈化,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理想人格。在世界多樣化潮流中只有真正掌握好屬于自己的東西,我們才能夠不淪為水上浮萍,無根無基,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