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于馬的感情是很深厚的,當然在很早之前古人賦予馬的記載就有很多,秦有威武雄壯的世界奇跡兵馬俑;東漢有優美奔放、足踏飛燕的銅奔馬;唐有絢麗多姿、雍容華貴的唐三彩以及神韻颯爽、造型生動的昭陵六駿浮雕;宋有李公麟畫馬清逸雅淡、形神兼備;元代趙子昂畫馬繼承唐宋、工嚴謹細;清有郎世寧畫馬中西融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民國徐悲鴻的駿馬痛快淋漓、昂揚向上,每個年代對于馬的形容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對于馬的厚愛卻是一點都沒有減少過。直至現代的銅雕馬來說剛勁的軀干、挺拔的四蹄,足現馬的骨感豐肌,整個銅雕馬不管從哪個角度突顯出來的都是一種剛勁有力積極向上的拼勁。
戰士與馬 鑄銅雕塑
我國是馬種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養馬最多的國家,具有豐富的馬品種資源和廣闊的草原牧場以及適合養馬的地區。早在5000多年前我國北方的各游牧民族的先民就開始馴服和畜養馬匹了。隨著人們對馬這種動物的不斷認識,對其研究也不斷地深化。人類對馬的研究以及它在社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沒有其他動物能跟它相比。而且在馬的用途、競技運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馬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與馬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馬在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某種程度超過了人自身。馬所擁有的與其它動物不同的自身價值——力量、速度及對人們在生活生產中的作用。自從開始馴化馬,它就在不斷地推動著社會歷史的進程和時代的發展,也為工農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這個過程中也漸漸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文化。如同龍一樣,馬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而且也是文化圖騰象征之一。龍的起源是“多元綜合原型”的產物,龍的頭就是馬頭的形狀。它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不但體現在其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個歷史進程中,而且還外延到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