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近現代的獅子文化,雖然豐富多彩,技藝各一,大體上可以分為北獅和南獅兩在系列。北獅,黃河流域和東北地區的雕刻獅中,北京獅成為現代中國獅的代表,一般采用昂頭恭坐狀,神情肅穆,毛發豐滿。而山西、陜西等黃土高原的獅子動態活躍,形體勁健,毛發不多,有的骨相和筋胳顯露。南獅,大多搖頭擺尾、獻媚取寵、張口露齒,靈秀豐潤的姿態討人喜歡,安徽獅的眼凸腦門禿,閩廣獅的大頭大耳,云貴獅搖頭晃腦、拖著碩大的尾巴,而西藏、青海喇嘛寺的獅子帶有神秘的宗教氣氛,如拉卜楞寺的獅頭人身,西藏大昭寺的翼獅等。其他如臺灣金門的“鳳獅爺”色彩絢麗,成國當地特有的風景線。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中國獅子文化,是我國各民族二千多年以來逐步形成的文化遺產,即使在我們這個物質文明已將高度發展的時代,多姿多采的中國獅子依然有著巨大魅力,浙江寧波的壓繃獅、陜北的拴馬樁獅、南方的倒掛獅、獅子鞋、獅子帽、獅子燈、獅子鎖、鎮宅獅、香爐獅、護橋獅、石敢當獅、屋脊獅、柱礎獅......獅文化在中國土地上的滲透和普及,與中國的龍鳳文化相比較有過之無不及。中國獅文化是二千年中華精神文化的象征,是中國傳統文明的燦爛光輝,它不僅屬于人文領域中的文化藝術,而且與中國各地域的民俗風情、哲學倫理、地域特點緊緊相連,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水準。
鑄銅匯豐銅獅子
任何文化藝術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藝術根植于生活,文化來源于社會。當中國的先民們尚未直接或間接見聞獅子的形象時,無法揣摩和創作出獅子文化,因此,中國獅子文化之源,只能借助外來文化,但卻并不是被動的重復,而是受到中國民族文化的制約而發生變革,再創造了一種新的形象,這就是中國的獅文化。中國獅子文化近二千年隨著歷代王朝的更迭而又代代繼承和變革,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又有中國獅文化的共性和藝人表達形式的不同個性。在當今世界上,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在努力保護自己本民族的本土文化,因此研究和弘揚中國的獅文化,不僅能激發我們愛國主義,弘揚民族精神,如從長遠觀點來說,更是促進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永遠立足于世界優秀民族文化之林的具體舉措。因此繼往開來,熔古爍今,中國獅文化將與我們偉大的祖國和民族長青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