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有許多精神的節點但它們不足以影響城市的結構,只有它本身的歷史根基和文化基石才能決定其內部結構和特征。今天,我們可以在各個城市看到風格各異的城市廣場景觀,我們也能理解和包容這種差異性。但是,城市廣場的景觀性對城市的貢獻是什么?這種差異性是否破壞了城市的結構、削弱了城市的影響性、影響了城市的特色?城市廣場還應該具備人文景觀特征和歷史活力。當我們理解城市廣場,設計城市廣場景觀時僅僅考慮一些點是不夠的。樹池、坐凳、噴泉、雕塑這些都是單一的、靜止的,我們需要用一種線把他們串聯起來,讓它們交流起來富有活潑的生命力并注入歷史的語言賦予它們新的內在含義,這就是城市的歷史。廣場景觀設計不僅要尊重歷史、傳承文明。景觀銅雕也要融入到景觀環境中,不能為了裝飾而裝飾,應該以歷史為裝飾語言,以文化為裝飾背景,裝飾出符合所處空間品質展現城市歷史的銅雕作品。
頑皮的孩子銅雕
最后,景觀銅雕與廣場景觀融合還應該具有一定的人文關懷。景觀銅雕放置在城市公共環境中時,它的屬性也隨之改變。它不再以傳統的特征和內涵出現而是以公共雕塑這一全新的姿態出現。我國城市廣場起步較晚,由于封建社會的統治、殖民者的侵略以及社會戰亂,使得城市廣場這一概念一直未能成型,也許有人拿北京故宮端門及午門的前院、天安門前的千步廊以及城市的戲院、廟宇以及城門的前區等稱之為城市廣場。這顯然忽略了這些空間明顯缺少的城市公共性特征。與西方相比古希臘時期城市廣場就已經誕生,由于政治體制的巨大差異,在中國的城市建設歷史上未曾出現過能夠與西方的城市廣場相比擬的類似的城市空間。與城市廣場一樣,放置在廣場中的景觀銅雕此時也具有公共性。公共雕塑與公眾產生交流,它不能是完全獨立的作品,注重公眾對作品的參與性和可及性。公眾在城市公共雕塑所營造的空間環境中,由被動的接受轉換為主動的參與,給予了環境一種活力,使周圍空間氛圍更為活躍賦予廣場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