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到今天,龍文化隨著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貫穿始終,它滲透在各個民族中,從帝王階層到廣大民間,從天文到地理,從正史到野史,從雕刻繪畫到詩詞歌賦,從各類建筑到器皿衣著,從語言詞匯到傳說故事,從祭祀到節慶,無不打著龍的烙印。可以說古往今來,龍文化覆蓋了神州大地,形成了民族心理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龍的傳人”不可能是現代科學概念,它與炎黃二帝是中華人文始祖一樣,是民族凝聚力的心理認同,它是民族大融合、大團結、大統一的象征。從更為深層次的意義上說,龍文化首先體現出中華民族團結合力的精神內涵:龍的形象,最初就是中華民族團結合力的象征:舞龍和賽龍舟都需要運用集體的合力來完成,而無法運用單個人的力量去運作。在這種集體的合作中,如果單個人的力量不能融入整個集體的節奏中去,所有人都會招致失敗;龍,是中華民族團結凝聚的象征;龍文化,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深刻真理。龍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代表文化。龍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形成;龍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先祖;龍標志著中華民族的文脈;龍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龍聯系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反映著中華民族的進步。
四龍戲珠城市景觀銅雕
龍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時代,一代一代的中國人通過祭龍、塑龍、刻龍、唱龍、舞龍、賽龍、生肖龍等民俗形式,傳承、發展縣、豐富龍文化,這些民俗樣式從古代到今天,一直在流行,從未中斷。可以說,龍的觀念已經滲透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中,龍文化具胡廣泛濃厚的民間性。中國文化歷來都是官民互動的,官方文化都有民間文化的背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伏羲、炎帝、黃帝、堯帝及夏代的開國帝王大禹,都有龍之名、龍之譽。秦始皇有“祖龍”之稱,漢高祖劉邦自詡為“龍種”,從此,歷代帝王無不稱自己是“真龍天子”,龍文化成為地位顯赫的官方文化。中華民族既是古老的民族,也是追求時尚的民族,龍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必然也是追求時尚的文化。事實也是這樣,在龍的家族中,我們既看到了新石器時代的簡單質樸的“原龍”,夏商周時期的神秘抽象的“夔龍”,春秋戰國至秦漢之際的粗獷雄健的“飛龍”、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的剛柔并存的“行龍”,元明清三代的復雜華麗的“黃龍”,也看到了具有當代特點的時尚“祥龍”,如穿福字褂、錢字衫、騎摩托、打手機、有E卡的“新潮龍”,以綠葉為主,為眉的“生態龍”,活躍在影視屏幕上的“卡通龍”等等,這里我們看到了古老文化與時尚文化兼并的發展,并印證了龍文化曠古爍今的傳承,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