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敦厚”是中華民族氣質,受生活條件及地理環境,哲學思想、倫理道德觀念等其它文化因素的影響,中國的雕塑藝術同樣也具有含不盡之意于象外之感,沒有劍拔駑張的火氣,而是像中國毛筆之用法:藏鋒而將力量包裹在內部,給人留有更多的余味。例如嚴陣以待的秦始皇兵馬俑,載歌載舞的漢唐女俑,威武風的唐代天王力士,乃至雄強猛歷的南北朝避邪和唐代石獅,都具有這種效果,表現中國古代雕塑含而不發的美感特點。中國的雕塑也同樣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儒家尊天命、道家崇自然,則中國的雕塑及整個藝術反映為,崇高、莊嚴、壯麗、典雅;飄逸、雄渾、淳厚、古樸、淡泊、天真稚拙等風格。云崗石窟,龍門石窟及很多寺院的佛像及人物造像都符合中國兩派哲學所反映思想的風格的藝術特征。在藝術風格方面主要分為八大風格;
立式孔子銅雕
原始樸拙意象風:原始的意象風是原始人生命自然狀態的發散表現,是直覺感覺的表達。通過鮮明、夸張的表現與外貌特征的塑造,直截了當地表達心靈。這種意象反映了原始人對事物的模糊直覺,在造型上體現為把對象歸納為簡單、不規則的幾何形,是盛行與后世寫意風與抽象風的基礎。
地藏王菩薩銅佛鐘
商代詭魅抽象風:與原始意象風呼應的是商代開始盛行大行其道的抽象風,東方的抽象,帶著神秘主義色彩,它是萬物有靈與抽象本能的結合。其神秘,富于圖騰意味;其抽象,乃視復雜事物為簡單之概念。它有別于根據美的原則簡化組合、表達審美理想與意蘊的現代主義抽象構成。
秦俑裝飾寫實風:秦俑的寫實風帶著裝飾意味,較之于商代的抽象更貼近生活情感以及自然形體的特征。它塑造的方式是通過對客觀形體結構的整理、推敲和概括,向有機幾何體過渡,繼而以線、面、體的構成完整體之塑。眾多人物的塑在裝飾風手法的統一之下,整體氣勢更覺恢宏。秦俑的裝飾寫實風為我們提供了在現實物質形體結構中尋找形式的可能。它是區別于西方寫實主義的中國式寫實,這“寫實”體現了東方人善于將形體平面化的傾向。
漢代雄渾寫意風:漢代的意象風是中國雕塑最強烈、最鮮明的藝術語言,它是可以與西方寫實體系相對立的另一價值體系。漢代寫意雕塑從形式與功用上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以霍云病墓前石刻為代表的紀念碑類,第二類是陪葬俑。這種方式的哲學根基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尊重自然、時間對石頭的“煉就”,另一方面融入人的創造。這與以希臘為代表的西方雕刻相比,更顯中國人重“意”的藝術表現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