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的理念在我國城市發展的不斷深入和其文化價值的凸顯是我國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必然結果。20世紀50年代之后,藝術在中國逐漸成為陳述歷史、教育社會的一種媒介。20世紀80年代之后,城市銅雕發展具有了公共藝術的特征,藝術家開始統籌考慮公共空間與銅雕雕塑的關系。歷經數十年,當代藝術公共性的喚醒,并非只是單純的藝術形態的發展和演進,更重要的是社會的深層次變革引起對公共意識的關注,進而從各方面滲透到文化的發展之中。公共藝術做為體現公眾意志的一種藝術形式在當代社會反映廣大人民的精神訴求,因此逐步融入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間之中,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載體和大眾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古代人物抬貨物雕塑
中國的城市公共藝術處于起步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大眾審美和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城市銅雕,景觀裝置藝術為城市的環境、品位提升和文化的營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城市在發展、在進步,中國城市銅雕公共藝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前景是美好的。優秀的城市銅雕作品,如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五羊石像、開荒牛、紅軍突破湘江紀念碑、南京大屠殺紀念群雕、橘子洲頭青年毛澤東像等等。伴隨著規劃時代的到來,城市在不斷的規劃,公共藝術在中國已經逐漸被重視。
偉人毛主席銅雕
銅雕公共藝術在中國呈現著繁榮的態勢,但繁榮并不意味著中國城市公共銅雕藝術理念和發展的完美,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列的問題,互動性理念在大多公共藝術作品中沒有得到好的詮釋。城市雕塑和城市景觀裝置都屬于公共藝術的一個分支,二者沒有嚴格的界限。互動在城市公共藝術中不僅僅是視覺意義上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從宏觀的角度俯視城市銅雕公共藝術與城市環境、與大眾之間的關系,在尊重它所在城市和社區居民銅雕的文化、精神訴求等基礎上,營造一個和諧的文化環境,這才是真正的互動,公共藝術作品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